查看原文
其他

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 | 了悟空性与开展慈悲之间的关系

噶举法幢
2024-09-20


摘自:《明光心与佛性》开示



学生:我的问题有两个部分。第一个部分是:为什么见到事物的空性,会让人自然变得更慈悲?换句话说,空性是如何对生起慈悲心产生作用的?第二个部分是:当行者学习过这些宗派之后,慈悲心也会增长吗?例如,「他空」的人会比唯识派的人慈悲吗?明光会不会使慈悲更宽广?如果会的话,那是怎么做到的?


竹清嘉措仁波切:关于你的第一个问题,有关了悟空性和开展慈悲之间的关系,如果从唯识的层次来解释的话,纯正实相(胜义谛)是由远离能所二元,或者说是能所二元性空所构成的。从唯识宗的角度来说,这是所要了悟的重点。


任何一个显相,都是因为众生心中的习性模式所产生的,而视这些显相为真实存在则会导致不必要的痛苦,因为在显相背后的根本实相是超越任何一种二元的。而不了解这个根本的道理,就好像在梦中不知道自己在作梦一样。人们把梦中的显相当成真实的,并且因此在梦中感到痛苦。对于那些已经了悟这个空性的本质的人,他们也同样认出了梦的实相,看穿了痛苦,并对仍然迷妄地将外境视为真实存在,且因而感到痛苦的众生生起慈悲心。在这个层次上,慈悲就是这样产生的。此处是具有对真实情况的一种体认,以及能够照见:对这一点有多么不了解,相对所产生的痛苦就会有多么深。


在「自空」的体系里,将究竟实相描述为「远离任何造作的空性」。不了悟这一点的众生就会体验到痛苦,而了悟这样的空性的众生,就会了解痛苦和痛苦的成因。由于照见事物的真相、事物的实相是超越痛苦的,实相是超越引生痛苦的概念造作的,同时也会对不了悟这一点而受苦的众生产生悲心。


在「他空」的系统中,将心的本然自性形容为「无有能所二元的明光」。那些直接了悟这一点人就能够看穿他们自己的痛苦,并对因为不了悟痛苦的本然自性即是明光如来藏,而仍然被痛苦控制着的朋友和一切众生怀有悲心。


那些从这些观点中的任何一种出发,而成就了悟本然实相的人,会对被痛苦掌控的不了悟众生自然地生起悲心。尤其是从「他空」的观点来看的话,《大乘无上续论》中关于这一点教导是:照见自他一切众生的平等性,就能够开展慈心。为什么呢?从哪一个点来说一切众生是平等的呢?对自己和一切的其他众生来说,心的本然自性都是明光。一个众生心的明光本质和其他众生心的明光本质是没有不同的。而且,一切众生的明光本质在根本上,都同样是完全不被任何垢染所染污的。这一点对自己和一切众生来说都是相同的。


因此,无论众生显现出有什么样的过患,这些过患都同样是外来的,它们完全不是本初心的一部分。这样的瑕疵是暂时的,就如同没有办法认出梦的实相的暂时过失一样。这些因迷妄而产生的瑕疵的「暂时性」,对所有众生来说都是一样的。经典中所说的「当了悟自他平等时就会生起慈心」,就是从这些角度来说的。当能够以这样的平等性为基础而产生对众生的爱,那么要开展对众生的净观就会变得很容易。


从《大乘无上续论》的角度来说,如果没有办法了知佛性是一切众生俱生的,那么奠基于平等性的爱就无法开展出来。如此,众生的平等性就没有了共同的基础,简单来说就是:众生就不会是平等的了。而当行者了悟了一切众生都具有佛性,就能够开展奠基于平等性的爱,因为行者已经了悟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。


在哪一点上平等呢?首先,自身和一切其他众生心的根本自性都是明光;第二,在任何情况下,心的本质都同样是无垢的;第三, 和迷妄相关联的瑕疵,在所有情况中都同样不是心的本质;第四,由于不了悟明光佛性是心的根本基础,所以无法产生平静和喜乐。要获得这样的了悟,就要去引发奠基于平等性的爱。



圆满佛陀意趣的步伐 

一步也不可延迟退转

关注我们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噶举法幢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